当前位置:首页 > 减排 > 正文

中美减排协议

今天给大家分享中美减排协议,其中也会对中美减排协议最新消息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简述信息一览:

碳减排是否成为全球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

1、“排碳限制”的本质,是一种发展权的限制;而“碳关税”的本质,是应对贸易劣势的一种手段,而这种劣势,可能一部分是由实施碳减排后成本增加而造成的。“碳中和”是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世界各国利益对立和统一。

2、实际上,以“碳排放额”为核心的博弈的背后是政治和经济利益。气候谈判表面层次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谈判,更深层次则涉及到各国竞争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

中美减排协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在那次大会之后,全球大大小小国家都在积极节能减排,实现以牺牲少量环境的基础上换取最大利益的发展。大多数国家都投身入这场国家间的碳排放政治博弈中,很多国家败下阵来,只好放缓发展速度,而很多国家也在此次博弈中寻找到时机,成为了新一轮的环境主宰(例如咱们中国)。

4、碳博弈是一种指针对碳排放进行的商业游戏,它涉及到碳排放权的买卖,是一个新兴的金融市场。该市场是为响应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的,旨在通过让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企业在不断增加的碳排放的限制下进行交易,来鼓励它们实行更低碳排放策略。

5、为此,各国需制定碳排放减排目标,即“国家自主贡献”(NDC),每五年更新一次减排进展。

中美减排协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请问哥本哈根会议上,各阵营的立场是什么样的?

各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立场如下: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争取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显著下降,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其实美国这样很奸诈的,美国本身从技术上讲,减排这么多,难度并不很大。成本问题也问题不太大,毕竟大多数国家的财政状况比美国艰难。而且,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清洁能源和减排技术时,势必要依赖美国能源公司以及化工产业的技术,日后美国公司可以轻易垄断各个发展中国家该项领域。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这一切美国人都看在眼里。《***》最近的一篇文章反问道:“如果欧洲人都不能彼此商定如何分担(援助金额)负担,那还有什么希望在哥本哈根会议达成全球协议?”在另外一大阵营中,不同的声音也很多。

为此,谨提出中国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落实“巴厘路线图”的有关立场。 地球变暖 图3***总理发表讲话 国务院总理***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

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

1、CCCPST方案,即由美国、荷兰和意大利几位科学家共同提出的,以他们的名字缩写简称CCCPST方案,强调在公平原则下,由不同国家的高收入群体承担减排任务,一个国家的高收入人数在全球所有高收入人数中的比例即为此国家的减排比例,而一国高收入人数则通过该国不同人群收入分布计算获得。

2、从1990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80%。不管你怎么减排,我都要比你少,并且我一定要做到。并且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建完了,中国很多还没有建,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中国应该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

3、柴静:那他可能就会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了。丁仲礼:【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柴静:也可能他会觉得说现在常规的算法都是以国别计算。

中国在2009年签订的什么条约?关于节能减排的

气候变化协议(Climate Change Agreements,CCAS)是***和企业之间达成的自愿协议。协议规定,如果能源密集型企业能够实现难度大、效益高且能效好的碳节能减排目标,***可以大幅度减免征收气候变化税(Climate Change Levy,CCL)。气候变化税已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在碳节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巴黎协定》另辟蹊径,通过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方式实行“自下而上”的减排义务,巧妙地回避了各国减排义务分配上的难题,也最终将剑拔弩张的“硬碰硬”冲突化解为各国自身努力的目标。《巴黎协定》的签署为国际碳市场注入强心剂。

《京都议定书》中具体指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2%”。条约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关于中美减排协议,以及中美减排协议最新消息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机文章